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中,石膏素描的写生训练原来一直是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近年来因为美术高考内容与形式的调整变化,使得石膏像的教学在各学校(画室)的素描教学体系中日渐式微,甚至大有淡出的趋势。
究其原因,不外乎近些年各省美术联考中素描一科的考试内容不再以石膏像为测试对象,而是重点转向了真人头像的写生(照片或默写)。有些学校(画室)便据此减少甚至取消了石膏像的训练环节,在草草进行了几幅石膏几何形体和石膏素描的临摹训练后,直接进入了真人头像的写生和临摹,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高考的变化。不少艺术类招生简章信息都对素描很看中面对这一情况,有识之士纷纷表示担忧,因为忽视石膏像教学而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会随着学习艺术道路的延伸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很难改正。这实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真人头像的写生与临摹固然必不可少,但石膏像的训练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对基本功掌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以石膏像为写生教材进行素描基础训练,在欧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国在近现代引入西方的美术教育体制的同时,自然也承袭了一套石膏像写生的教学方法。当然,随着艺术道路的发展与变革,在新形势下对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使其适应新时代艺术标准的要求,是完全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全盘推翻原来的教学体系。相反,而是使其更加精微和灵活,使其对艺术训练的奠基作用更加稳固和科学。历史之所以选择石膏像作为素描训练的基础教材,绝不是偶然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和顽强的生命力。
首先,石膏像写生训练有利于初学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形体结构、透视和比例关系等基本的观察和造型能力。石膏像形体固定的特质,为初学者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观察和描绘对象,可以使他们不受时间限制,从容地观察、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在画面上作反复的修正和推敲,直至达到相对满意的效果。这一过程是素描基本功训练的必由之路。
其次,有利于加深初学者对写生对象的明暗层次、质感特征等更深环节的理解和把握。石膏像色泽洁白,性质单纯,与其他物质相比,少了很多色彩变化的因素,不存在质感上的复杂变化,对光的接受和反射也非常适度,因而也更能呈现明确的轮廓和体积感。由于没有太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初学者更能从白色的石膏像中观察到明暗色阶的微妙变化,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顺利地完成一幅理想的素描作品。
再次,有利于培养初学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现有的石膏像教材。这些作为素描写生对象的石膏像,大多都是在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筛选、锤炼而留下来的雕塑艺术精品,而且大部分出自名家之手,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和审美情趣的结晶现在仅仅用于美术高考。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欧洲文艺复兴到近现代的中国,灿若群星的名家大师为我们奉献出一批又一批经典之作。大卫、奴隶、阿格里巴、伏尔泰等,无一不是造型严谨、形象鲜明、神采生动,或细腻优美,或刚健奔放,或沉郁朴拙,或恬淡端庄。面对这样的作品,深入观察,细心品味,然后再描绘于纸上,这其间所提供的训练与欣赏价值可谓不可估量。艺术类招生信息
最后,我们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的那些名家大师,其作品无不是在继承传统和坚实的基本功上,进而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从梵高、毕加索、马蒂斯、徐悲鸿等大师所留给我们的石膏素描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蕴涵于内的精深的基本功。
素描学习是一个使技术习惯化的长时间训练过程,如果开始时对技术要求不理解、运用不规范,会使学习走上弯路,甚至使学习者到学习的中级阶段停步不前。素描是一门感性和理性、经验和实践、脑力和体力相互作用的复杂劳动,而不是一种简单重复的普通劳动。因此,学习者不要将素描技术简单的理解和生硬地套用。
素描技术方法中,包含着感性和理性的内容,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学习者也有侧重感性和侧重理性的两类。比方说,表现物体的结构要侧重理解,表现物体的色调要侧重于感受。素描的“结构表现法”侧重理解,“色调表现法”侧重于观察。如果感受类的学习者一味用感受的方法训练,会使他过分依赖对象,表现的只是客观的表面现象,作业会出现松散和孤立的毛病。如果理智类的学习者只追求理性的学习方法,会使他轻视感受,只表现主观的“想当然”,作业会出现生硬和类同化的毛病。因此,学习者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考类型有所了解,对不同的表现对象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尽量吸收不同方法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可以避免在学习中走上弯路。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发布,本站小编: 画室之家小编 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文章侵权删除联系方式侵权qq:821534679。邮箱:821534679@qq.com
评论已关闭!